Description
收声音频设备小烧心得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7-16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呢,作为折腾不止的业余器材党,音频方面的设备有过好几次买进卖出。  录音和拍照一样,做到“听个响”、“看个影儿”的基础水平,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要让照片视频看着“漂亮”,又或者是录音听着“舒服”,那恐怕就要付出一些额外的成本购置设备、还有额外的精力来学习如何进行事先的设置。  也许就像在购买微单或是单反后,需要不止一支镜头才能满足不同拍摄题材的需求一样——要真正完美应对各种收音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呢,作为折腾不止的业余器材党,音频方面的设备有过好几次买进卖出。

  录音和拍照一样,做到“听个响”、“看个影儿”的基础水平,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要让照片视频看着“漂亮”,又或者是录音听着“舒服”,那恐怕就要付出一些额外的成本购置设备、还有额外的精力来学习如何进行事先的设置。

  也许就像在购买微单或是单反后,需要不止一支镜头才能满足不同拍摄题材的需求一样——要真正完美应对各种收音场景,你可能需要不止一套的音频设备。

  那我玩音频设备,首先是从录音笔开始的,在这个品类上,我2014年6月买过一支ZOOM H1,在2019年7月升级到了ZOOM H2n。后来又因为外出拍摄的需求,买过无线麦克风,或者又叫小蜜蜂。疫情期间,我也在家折腾过支持幻象电源的声卡和枪麦。除此之外,我还玩过两副佩戴式的“人头麦”。

  其中未来感拉满的,我觉得要属人头耳麦了。只要观众戴着耳机收听这副耳麦录制的音频,那在声效上,确实能获得极为身临其境的体验。我有一套适用于苹果Lightning接口的森海塞尔的AMBEO Smart Headset,和适用于USB Type-C接口且支持USB音频传输的Mu6 Lifelike 2。但是这两款人头耳麦都不支持3.5mm的输出,也就是不适用于相机和传统的录音笔/声卡,需要找手机专门进行录音,而且录音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使用的录音软件。

  在我买过的录音设备中最贵的,是ZOOM H2n录音笔。它内置了4个拾音咪头(字虽然官方说是5个),可以同时录制前向Mid-Side和后向XY模式包含360°声音信息的4条独立音轨。我曾经用这支录音笔为学校管弦乐团录制过一次露天音乐会表演,那个效果真的很不错。

  通过改变Mid-Side模式下2条独立音轨的增益,还能改变声场的“宽度”。4通道360°录音也很适合制作VR视频。另外就是ZOOM几乎所有的录音笔都既支持3.5mm的模拟信号输出,也支持USB的数字音频输出,并且大多都支持ASIO低延迟驱动,这个还是很实用的。

  有了H2n以后,之前买的H1显得就有些累赘了。另外当时借给别人去做采访,回来以后保护圈被摔裂开了,就出掉回血了。

  那要录讲座、上课或是旁白的时候,立体声的录音能力反而就比较累赘了。如果传递关键信息的语音总是忽左忽右,那会使得观众的注意力很难集中。那在大报告厅里用的鹅颈麦,以及舞台上教室里用的小蜜蜂。一般都是单声道的录音设备。

  (实际上,使用Mid/Side录音模式后,只使用Mid音轨是可以做到比较好的单声道兼容性的。后期高手通过各类后期手段进行调整,但是对于玩家业余制作视频是徒增复杂度了……)

  传统的小蜜蜂一般占用的是470—700 MHz的UHF特高频频段,或者说分米波波段。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各个国家或地区无需备案即可合法使用的UHF频段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如果你拿着国内买的UHF麦克风到国外去用,应该要小心设置频段来避免触犯当地无线电法规。

  而2.4 GHz这个频段就没有这个问题,在全世界几乎都可以不用备案就能合法使用。使用2.4 GHz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天线可以变得短小很多——这段2.4 GHz与传统UHF频段鱼骨天线尺寸对比就非常的直观(参见下方生肉,00:42起)。

  当然,有得必有舍,2.4 GHz的无线传输配套电路往往需要花更多功夫才能在同等信号功率水平下获得和UHF系统差不多的信号衰减水平,所以一般可用距离这个指标上,2.4 GHz的系统都会稍短一些(当然,厂商也可以增大电池/牺牲续航,增大发射功率……)。

  不过只要看看罗德Wireless Go有多受欢迎,就不难发现其实目前2.4 GHz的无线麦克风系统足以满足大部分的日常使用需求。毕竟大多数的拍摄工作,用的都是16—135mm焦段的镜头,讲话的人并不会站得离相机特别远。其实除却鸟巢开发布会,或是在体育场开演唱会,民用级2.4 GHz无线麦克风的传输距离都绰绰有余了。

  不过,由于人体的物质组成特性,当麦克风发射和接收端之间有人阻挡时,2.4 GHz更容易断连。这一点值得在开始拍摄前多加留意。

  索尼在无线专业音频也有3条产品线,最有名的UWP系列对应UHF频段的模拟信号传输系统,而更晚推出的DWZ系列专攻2.4 GHz频段,DWX系列则专攻UHF频段上的全数字链路。这几种专业解决方案的并存,更是说明了所以每个场景都有最适合的方案,不存在one size fits all这种情况。

  那我今天手上分别有2套无线麦克风,一套是麦拉达一拖二的UHF麦克风S600 PRO,是在2019年6月花了748块2毛2买的;另外一套是魔品送测的一拖一2.4 GHz麦克风WE 10,那在节目发布的时候呢已经将样品送回厂商了。尽管刚才已经说是绰绰有余,那为了给我们干巴巴的节目增添些娱乐效果,我们还是来测试一下两个的传输距离。走路的话我觉得有点慢,还是换共享单车来玩一玩。

  魔品(Mirfak Audio)这个品牌呢,算是魔爪稳定器的兄弟品牌。型号中的WE两个字母,实际上是Wireless Everywhere的缩写。这款产品应该是朗诗歌(LENSGO)348C以外目前市面上唯一的可以插microSD存储卡内录的无线领夹麦产品。

  接收端是自带一个蒂芙尼蓝色单色的高亮OLED屏幕,可以实时监看信号的电平值。和信用卡比起来,总体都毕竟迷你。接收端重34克,电池容量350mAh;发射端重33克,电池容量500mAh。

  充电接口是人见人爱的USB Type-C,可惜C口并不支持音频输出。麦拉达这套虽然很人性送的是一分二的充电线,但毕竟还是MicroUSB Type-B,不如C口讨人喜欢。附赠的弹簧线值得拥有一个大大的好评,在避免线材打结方面真的非常实用。

  在音质方面,这两套无线麦克风系统在使用时都需要注意增益,或者说输出音量的调节。理想情况下,尽量让电平波峰在-12dB附近徘徊,以避免爆音造成非常不悦耳的毛刺感。

  将魔品WE10放在胸口位置时,建议将增益调整到最低的-18dB档或者高一级的-6dB档,避免在-6dB档以上进行使用,不然和罗德Wireless Go一样,都很容易出现爆音的情况(但是罗德Wireless Go 二代可以在机内存储一条)。

  在使用外接咪头的时候也是类似,需要灵活根据到声源的距离和声源的音量来调整增益。尽可能接近声源录到增益合适的声音,很多时候已经是完全够用了。

  要开启存储卡内录,只需要简单拨动一下侧边按钮就行了,非常直观。不过可惜的是必须由发射端进行操作,无法遥控开启录制。

  城市环境噪音和风噪,往往是领夹麦的两大天敌。那防风毛衣和咪头的海绵罩一般对于风噪的抑制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除此之外,发射端也配备了内置的低切开关,可以滤除掉低频的噪音。

  目前这套系统的定价是在999~1099元档,和朗诗歌(LENSGO)348C差不多,也差不多是一代罗德Wireless Go的六五折,二代的1/3,但毕竟二代是一拖二的所以这个比较并不科学。总得来说,虽然说不上性价比超群,但对得起售价。不过如果不需要内录功能的话,更实惠的选择现在是越来越多了。

  那这套样品在测完后呢,我已经自己付邮费让顺丰小哥捎回厂商去了。.

  毕竟我自己已经有用了很久的麦克风系统,暂时没有升级的必要。作为一个佛系小众UP主,只求做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兴趣爱好分享,拒绝白嫖,暂不恰饭(我深度认同下方视频03:43起的几句话)

  之前和大家在动态里说过,今年原创节目大概一季度一更新。下一期节目预计将在6月底前问世,还请大家多多关注和支持!

  感谢大家的支持!